開展農村環境整治,建設美麗鄉村,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。立足農村群眾環境衛生觀念落后、生活陋習難改、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等實際,針對普遍存在的“干部干,群眾看”“建得好,難管好”等問題,在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沙溪鎮轉變思路,創新推出人居環境整治“積分超市”,每月檢查,次次打分,有效引導村民家家戶戶參與環境衛生整治,實現常態長效管理,使清凈整潔、精細秀美與和諧新風真正彰顯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。
周家排村豐周村組,位于瀧江河邊,綠樹成林,生態良好,卻是全村8個村組中環境衛生最差的。2018年,村里開展了新農村建設,村莊基礎設施大大改善。但村民們的陋習卻難改:垃圾隨地扔,河邊、池塘隨意倒,柴火、農用器具等雜亂無章地堆在家門口的空地上……這樣下去,建設效果將大打折扣,怎么辦?
立足實際,該鎮創新推出人居環境整治積分超市,發動群眾人人參與人居環境整治。由村委會牽頭,村干部、村民代表等組成檢查組,每月上門上戶檢查,評比環境衛生并打分。該鎮還將綜治維穩、文明建設等多項工作同步納入檢查計分內容,做得好的加分,做得不好的減分,引導村民孝老愛親、幫助鄰里、傳揚家風等,有效推動群眾自治自理、共建共享。
小積分,大作用。該鎮從緊張的財政經費里擠出幾千元作為啟動資金,統一購買物品,在村頭的小賣部建立了一個“超市里的小超市”———人居環境整治積分超市,將肥皂、牙膏、毛巾、洗潔精等日用品一一“明碼標分”。村民每月積分50分以上,就可從積分超市兌換相應分值的物品。
半年多時間里,豐周村發生了大變化:村里的水塘,從“垃圾塘”又變回了魚塘;村民的生活習慣也變了,客廳廚房整理清爽,房前屋后主動清掃,垃圾倒進垃圾桶,衣服被子定點晾曬,連過冬的柴火都碼得整整齊齊……“以前,屋外衛生大家都不管,垃圾隨便倒,到了夏天,到處是蚊子、蒼蠅”。年近七旬的老黨員陳家寶感慨不已,“現在,大家都比賽一樣搞衛生,屋里屋外都打掃,誰也不愿落后。”
不只在豐周。該鎮及時總結經驗,在韶源村上村仔組也推行了“積分超市”,結合新農村建設,很快就讓這個臟亂的小村,變成了荷花飄香、清秀宜居的美村。“我們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,作為加快鄉村振興、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惠民實事來抓”。多年實踐,鎮黨委書記伍巧明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,“通過積分,引導群眾主動參與,共建共享,自治自理,真正凝聚起大家的力量,共同推進鄉村振興。”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建設綠色美好家園。
責任編輯:王禮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