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國,肺癌和胃癌是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癥。肺癌高發和中國吸煙人數龐大有關,而胃癌則與我們的飲食結構有關,腌制、煙熏、煎烤炸食品都容易致癌。
從2015年的數據來看,中國新發的胃癌病患就有40.3萬。胃癌不僅高發,而且死亡率也相當高,每年有29.1萬人死于癌癥,其死亡率位居第三,在肺癌和肝癌之后。雖然胃癌很可怕,但相比其他癌癥,胃癌其實相對容易發現,而且早期治愈率相當高(大于90%)。所以,我們應該重視胃癌的一些前期征兆,尤其是癌前病變,將之扼殺在搖籃里。
所謂“癌前病變”是指某些繼續發展下去就可能變成癌癥的病變。它不一定會發展為癌癥,但能及早發現這些可能演變為胃癌的病變,并及時處理,便對我們的健康更為有利。
1 慢性萎縮性胃炎
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,是指胃粘膜出現萎縮退化,它可能會發生癌變。有數據顯示,伴有萎縮性胃炎的胃癌患者有52%~97%。
在慢性萎縮性胃炎中,伴有腸上皮化生,不典型增生的,其演變為胃癌的幾率會增加。
幽門螺旋桿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常見原因,它破壞胃粘膜,引起胃炎和胃癌。所以,飲食方面要多注意衛生。
2 胃潰瘍
胃潰瘍是由于胃腸黏膜被胃消化液消化而形成的組織損傷。患有胃潰瘍的人會有胃痛、反酸、惡心、食欲下降、貧血、消瘦等現象。如果病情嚴重,患者還會有胃出血、胃穿孔、潰瘍癌等。胃潰瘍和幽門螺桿菌也是關系密切。
胃潰瘍是不會自己好的,需接受4到8周的抗酸治療。
3 胃息肉
胃息肉是胃粘膜上面的隆起病變的總稱,其類型多樣,有腺瘤、增生性息肉、炎性息肉等。一般而言,只有腺瘤才會惡化為胃癌。
照胃鏡發現胃息肉要積極處理,切除后要定期隨訪,以防復發。
4 殘胃
有的人因為某些疾病,比如胃潰瘍、胃癌等不得不切除部分的胃,而剩下的部分就是殘胃。
殘胃的抗酸能力沒有完整的胃那么好,而且胃腸道的解剖結構也不同了,膽汁和小腸液可能會反流,進入殘胃,造成對胃粘膜的傷害。久之,則容易發生癌變。
研究顯示,殘胃癌的發生幾率是1~10%,可在第一次切胃手術后的5~20年發生。所以,做過胃部手術的患者要定期復查。
如果你沒有明顯的癥狀,但還是擔心的話,你可以做一下篩查。所謂篩查就是對沒有癥狀的人進行某種疾病的檢測。日本也是一個胃癌高發的國家,他們中的很多人就是在早期、治愈率高的階段查出胃癌的。
胃癌篩查一般用上消化道內窺鏡(也就是胃鏡)和胃X射線檢查(常說的鋇餐)這兩種方式。照胃鏡的話,醫生會拿一條帶有燈和攝像頭的細管從嘴通向胃里,再通過攝像觀看胃的內部情況,然后在異常區域,用胃鏡的工具來切取活檢組織。這塊組織樣本被送去實驗室,醫生會用顯微鏡觀察是否發現了癌癥。
如果是鋇餐,病人要喝下含有鋇的白色溶液。服下的鋇會包裹食管、胃和小腸內層。然后醫生會拍下幾張X射線照片,通過X射線不通過鋇圖層的特點,勾畫出器官內部的異常情況。
定期篩查對胃癌高危人群很有利,能及時發現胃癌,及時治療。
責任編輯:李偉雄